黃冬富
最高學歷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學碩士
專長與開課名稱
中國美術史、台灣美術史、中國美術理論、西洋美術史、
水墨、中國藝術史研究、台灣藝術教育史研究
經歷
1.國立屏東師院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
2.國立屏東師院教務長
3.國立屏東師院總務長
4.國立屏東師院美勞教育學系主任、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
5.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副校長
著作 專書
1. 黃冬富(2005)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屏東地區。臺北:日創社,頁1-224。
2. 黃冬富(2003)中國美術教育史。臺北:師大書苑,頁1-294。
3. 黃冬富(2002)視覺藝術教育發展概述。收入藝術與人文教育。臺北:桂冠
4. 黃冬富(2000)黃冬富畫選集,屏東縣立文化中心,頁1-120。
5. 黃冬富(1999)屏東縣藝文資源調查-美術類,屏東縣立文化中心,頁1-642
6. 黃冬富(1998)莊世和的繪畫藝術。屏東縣立文化中心出版,頁1-183。
7. 黃冬富(1995a)呂佛庭(中國100位巨匠系列)。臺北:錦繡出版社,頁1-32。
8. 黃冬富(1995b)屏東縣美術發展史。屏東縣立文化中心出版,頁1-176。(獲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優等獎)。
9. 黃冬富(1994)北宋徽宗朝宮廷畫家養成教育新探。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頁1-313。
10. 黃冬富(1993)臺灣地區前輩膠彩畫家的風格及其薪傳。臺灣地區美術家作品特展──國畫、膠彩畫專輯,頁17-24。
11. 黃冬富(1992)高雄縣美術發展史。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委託研究,頁1-250。(榮獲行政院國科會82學年度第一期研究成果甲種獎助)
12. 黃冬富(民1991)呂佛庭繪畫藝術之研究。臺灣省立美術館委託研究,239頁。
13. 黃冬富(1990)清代繪畫教育之發展。高雄:復文,頁 1-209。(榮獲行政院國科會80學年度第一期研究成果甲種獎助)
14. 黃冬富(1988)臺灣省展國畫部門之研究。高雄:復文,頁1-449。
15. 黃冬富(1985)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國畫部門之研究。碩士論文(印),392頁。(榮獲行政院國科會75學年度研究成果乙種獎助)
期刊論文
1. 黃冬富(2006)從臺灣省立師院勞圖科到臺灣省立師大藝術系(1947-1967)-戰後初期臺灣中等學校的美術師資養成教育,美育雙月刊,151,68-77。
2. 黃冬富(2004)臺灣最早的美術師資養成教育─臺中師院美術師範科(1946-1949),美育雙月刊,137,90-96。
3. 黃冬富(2003)清末兩江優級師範學堂的圖畫手工師資養成教育(1906-1910)。美育雙月刊,133,61-75。
4. 黃冬富(2002)川端畫學校與臺灣畫壇之關係。文化生活,第五卷第四期,頁58-67。
5. 黃冬富(2001b)無所住而生其心-觀楊錦堂畫作所感。藝術家,309,453。
6. 黃冬富(2000)水墨畫的美學世界。文化生活,3(4),47-51。
7. 黃冬富(1999a)唐代中央官學的書法教育。美育月刊,105,15-28。
8. 黃冬富(1999b)全省美展-“孕育臺灣美術精品”的搖籃。CANS藝術新聞,16,112。
9. 黃冬富(1998)呂佛庭山水寫生的三個階段。文化生活,2(1),37-39。
10. 黃冬富(1997a)觀物而審的鄉土情懷。藝術家,268,524-525。
11. 黃冬富(1997b)文化中心與地方美術發展。文化生活,1(1),29-30。
12. 黃冬富(1997c)「靜力」與「張力」的探索─顏鄭勝揚。高縣藝訊,34,29-30。
13. 黃冬富(1997d)廖俊穆先生─全方位藝術創作,備受推崇。文化生活,1(2),46-48。
14. 黃冬富(1996a)北宋徽宗朝宮廷畫家養成教育之成效評價(上)。美育,74,11~28。
15. 黃冬富(1996b)北宋徽宗朝宮廷畫家養成教育之成效評價(下)。美育,76,45-54。
16. 黃冬富(1994a)屏東地區美術發展概況。收入成長的軌跡,屏東縣立文化中心出版,62-65。
17. 黃冬富(1994b)學校美術教育與臺灣美術發展。美育,52,38-45。
18. 黃冬富(1993a)省展的角色變革及其因素析探。臺灣美術,5(3),30-41。
19. 黃冬富(1993b)晚清壬寅癸卯學制下的繪畫教育-我國現代繪畫教育之萌芽。美育月刊,33,44-56。
20. 黃冬富(1993d)膠彩畫。炎黃藝術,49,封底。
21. 黃冬富(1992a)日據時期高雄地區的美術發展。炎黃藝術,30,6-15。
22. 黃冬富(1992b)先秦美育管窺。美育月刊,21,20-28。
23. 黃冬富(1992c)學校美感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炎黃藝術,31,9。
24. 黃冬富(1992d)北宋徽宗朝的畫學與畫院。美育月刊,25,1-11。
25. 黃冬富(1992e)省展與當代畫壇關係之變遷(1946-1985)-以國畫部門為例(1)。炎黃藝術,37,27-32。
26. 黃冬富(1992f)省展與當代畫壇關係之變遷(1946-1985)-以國畫部門為例(2)。炎黃藝術,38,24-28。
27. 黃冬富(1992g)省展與當代畫壇關係之變遷(1946-1985)-以國畫部門為黃冬富()例(3)。炎黃藝術,39,36-41。
28. 黃冬富(1992h)省展與當代畫壇關係之變遷(1946-1985)-以國畫部門為例(4)。炎黃藝術,40,21-26。
29. 黃冬富(1992i)舞臺不同唱腔自應不同。炎黃藝術,39,(藝評、藝術、長短調專欄),16。
30. 黃冬富(1991a)呂佛庭晚期禪意抽象風格之形成。臺灣美術,3(4),49-57。(收入黃昆輝主編,美育與文化,三民書局出版,民82.12,17-40。)
31. 黃冬富(1991b)北宋徽宗朝宮廷畫家養成教育之探討。屏東師院學報,4,1-53。(榮獲行政院國科會81學年度第一期研究成果甲種獎助)
32. 黃冬富(1991c)書之饗宴-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鐸聲,29,34-35。
33. 黃冬富(1990)先秦畫工養成教育初探。屏東師院學報,3,37-74。(79年6月發表於臺灣省第一屆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
34. 黃冬富(1989a)省展國畫作品題材消長及其因素之分析。臺灣美術,1(3),6-8。
35. 黃冬富(1989b)呂佛庭山水畫風格之形成及其演變。臺灣美術,1(4),2-9。
36. 黃冬富(1989c)清代繪畫教育之初探。屏東師院學報,2,1-55。(榮獲行政院國科會78學年度第一期研究成果乙種獎助。)
37. 黃冬富(1989d)光復後臺灣膠彩畫風格之發展。炎黃藝術,11,28-30。
38. 郭禎祥、黃冬富(1989e)臺灣膠彩畫的歷史發展。臺灣美術,2(2),19-28。
39. 黃冬富(1988a)唐代繪畫教育之初探。屏東師院學報,1,51-77。(榮獲教育廳76學年度第一學期師專教師研究甲等獎,並由教育廳於民國77年7月印行。)
40. 黃冬富(1988b)鄭善禧教授繪畫風格賞析。鐸聲,21,13-16。
41. 黃冬富(1988c)董其昌的繪畫學習理念。國教天地,77,51-57。
42. 黃冬富(1987a)漢代美術教育之初探。屏東師專學報,5,79-91。(榮獲教育廳75學年度第二學期師專教師研究甲等獎,並由教育廳於77年元月印行。)
43. 黃冬富(1987b)藝進於道的呂佛庭。藝壇,237,20-23。(78年3月收入呂佛庭教授八秩回顧展,臺灣省立美術館出版,1-4。暨79年9月收入呂佛庭書畫集,臺中市立文化中心,125-127。)
44. 黃冬富(1986)宋代畫院美術教育之初探。屏東師專學報,4,223-250。(榮獲行政院國科會76學年度第一期研究成果乙種獎助,暨教育廳75學年度第一學期師專教師研究甲等獎)。
45. 黃冬富(1985)國小美勞成績之評量。國教天地,64,32-34。
46. 黃冬富(1981a)中國繪畫空間觀念之研究。美術學報,15,2655-2681。
47. 黃冬富(1981b)國畫中餘白運用的空間意義。師院文萃,25,78-79。
48. 黃冬富(1980a)禪畫三筆。師院文萃,23,44。
49. 黃冬富(1980b)略論北宋三大山水名家之風格及影響。師院文萃,24,49-51。
50. 黃冬富(1979)從詩畫與書法之相互關係談起。師院文萃,21,34-35。
論文集
1. 黃冬富(2005)呂佛庭畫風發展之脈絡。收入中華發展基金會與國立臺灣藝大合辦,「書畫與文學-2005兩岸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8-96。
2. 黃冬富(2004)日治時期的臺灣東洋畫。收入東海大學主辦,臺灣膠彩畫史系列演講與座談專輯,頁3-16。
3. 黃冬富(2003)「大器晚成」與「托土歸根」─析探陳慧坤膠彩畫風東西融合理念之形成與演變,收入慧照乾坤─從塞尚到陳慧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父紀念館主辦,頁64-86。
4. 黃冬富(2001)從人文、自然互動層面析探鄭善禧國畫風格之形成與發展。發表於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主辦「玉山-臺灣地標關懷生態學術研討會」。(抽印本)
5. 黃冬富(1998)〈高屏地區美術發展簡史〉。發表於國立屏東師院主辦視覺藝術與美勞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3-185。
6. 黃冬富(1997)從宋徽宗的畫學入學考試論其繪畫指導理念。收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第三屆金石書畫研討會論文集,頁163-185。
7. 郭禎祥、黃冬富(1995)光復以來臺灣膠彩畫風格之發展(抽印本)。發表於臺灣省立美術館主辦膠彩畫之淵源、傳承及其影響學術研討會。頁1-23。
8. 黃冬富(1993)從成長的背景層面析探宋徽宗的宮廷畫家養成教育理念之形成。八十一學年度師範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第四冊),頁139-164,嘉義師範學院主辦。82年7月發表於美育月刊,37,頁18-31。
9. 黃冬富(1992)北宋徽宗朝畫學入學考試之探討。八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中冊)。頁1025-1048。臺中師範學院主辦。
10. 黃冬富(1991a)清末奏定學堂章程的新式繪畫教育。臺灣省第二屆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下冊),頁227-258。新竹師範學院主辦。
11. 黃冬富(1990b)從省展看光復後臺灣膠彩畫之發展。發表於澎湖縣政府主辦《探討我國近代美術演變及發展》學術研討會(收入80年6月澎湖縣立文化中心所編印之研討會專輯,頁200-219。80年9月,又收入郭繼生主編「當代臺灣繪畫文選1945-1990」,雄獅圖書出版社,頁95-117)。
報告類
1. 黃冬富(1999)黃壬來主持,黃冬富專責研究,屏東縣藝文資源調查-美術類,屏東縣立文化中心,頁1-642。
其他
1. 黃冬富(2006)奇正共生、墨藝雙絕-觀李惠正教授書畫作品所感。收入李惠正作品集,臺中市文化局出版,頁8。
2. 黃冬富(2004)高雄地區水墨畫之發展概述。收入高雄市立美術館主編,美術高雄2003─心墨無法,頁36-41。
3. 黃冬富(2003a)光復初期的臺中師範美術師範科(1946-1949),收入國立臺中師範學院主編,蛻變進行式─形塑中師新美學,頁14-15。
4. 黃冬富(2003b)經師人師的呂佛庭教授。收入國立臺中師範學院主編,蛻變進行式─形塑中師新美學,頁24-25。
5. 黃冬富(2002)莊世和的繪畫創作理念及畫風。收入莊世和80回顧展(專輯),正修技術學院出版,頁18-31。
6. 黃冬富(2001)國畫類國小組評審感言。收入八十九學年度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優勝作品專輯,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頁125。
7. 黃冬富(2000a)膠彩畫類評審感言。收入臺中市第五屆大墩美展(徵選展畫集),頁100。
8. 黃冬富(2000b)日據時期臺灣東洋畫的筆線意趣。收入臺灣東洋畫探源,臺北市立美術館,頁50-55。
9. 黃冬富(1999a)「永久免審查制度」是省展美育成果的最佳見證。收入邁入21世紀第四屆全省美展免審作家作品展專輯,頁130-141。
10. 黃冬富(1999b)藝術師範科時期的中師美術師資(1946-1950)。收入中師美術圖像。頁51。
11. 黃冬富(1998a)水墨畫類評審感言。收入臺中市第四屆大墩美展畫集,頁57-58。
12. 黃冬富(1998b)天地一畫翁─談呂佛庭教授的禪意畫。聯合報副刊,民87.10.6,第37版。
13. 黃冬富(1998c)萬里江山入畫中─談呂佛庭教授的山水畫四長卷。臺灣新生報,民87.10.28,第12版。
14. 黃冬富(1997a)淡泊而敬業的藝術家─觀藍奉忠教授之畫有感。收入藍奉忠畫集,頁6-7頁。
15. 黃冬富(1997b)水墨畫類評審感言。收入臺中市第二屆大墩美展(徵選展畫集),頁46。
16. 黃冬富(1996)精勤篤實的穩健畫風──觀張道明油畫所感。收入張道明油畫集,頁7-8。
17. 黃冬富(1995a)高雄地區早期美術發展之初步脈絡。高雄市美術名鑑,頁26-40。
18. 黃冬富(1995b)省展五十年國畫之回顧。收入全省美展五十年回顧展,臺灣省教育應出版,頁8。
19. 黃冬富(1993a)我對呂佛庭教授繪畫理念之體會。臺灣日報,九版(副刊)。
20. 黃冬富(1993b)藍再興畫展觀後。臺灣日報,九版(副刊)。
21. 黃冬富(1993c)郭禎祥膠彩畫展觀後感。臺灣日報,第九版(副刊)
22. 黃冬富(1991a)略論呂佛庭的繪畫理念及其成就。臺灣日報,第九版(80年4月8日副刊)。
23. 黃冬富(1991b)光復初期的高雄縣畫家。高雄縣美術家聯展專輯,頁6-9。
24. 黃冬富(1990)高雄地區早期美術發展之回顧。高雄縣美術家聯展專輯,頁6-9。
http://taikoyou.myweb.hinet.net/789/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